Scio me nihie scire ~ Socrates
【哲學星期五@台中】─「掉在法律之外的人~探究台灣的無國籍者與難民樣態」2018/1/12(五)19:00
做為一個移民社會,除了原住民,台灣主要來自不同族群組成了現在的這個社會,不過對於長期以來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多數人來說,即使「移動」是再也熟悉不過的一個動態過程,但我們卻很少意識到在台灣社會中仍然有「無國籍者」或者「難民」的存在。
成為難民或無國籍者的原因很多,從戰爭、政治、宗教迫害,以致於天災、環境巨變等都可能造成人類的顛破流離,而當一個人淪為「無國籍」狀態時,事實上有許多權利保障也跟著喪失,也因此在國際人權機制中,對於尋求庇護者、難民或無國籍者的基本尊嚴權利保障,始終是一項重要的議題。
台灣長期以來並未設有《難民法》的權利保障機制,而《國籍法》、《移民法》等規範對於「無國籍者」也沒有明確定義及相關保障措施,對在台灣的難民或無國籍者來說,很容易就變成「掉在法律之外的人」。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中,將邀請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邱伊翎以及《國界上漂流者》作者群之一的馬萱人,與中部的朋友們共同進行一場關於難民及國籍者的認識與討論,呼籲更多朋友來瞭解這個社會大眾平常很少去關心的重要人權議題。
(備註:請注意,本週哲五台中將提前至七點進行)
【時間】2018/1/12(五)19:00~21:00
【地點】想想人文空間
【地址】台中市中區民權路78號
【主持】楊宗澧|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執行長
【與談】邱伊翎|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
馬萱人|《國界上的漂流者》共同作者
【主辦】哲學星期五@台中志工團
【策劃行政】林俞辰、陳燕琪【海報設計】賴怡伶【開場主持】何鎧亘、黃小奈、陳燕琪【攝/錄影】廖家瑞、潘惠閔、林呈翰 【摘要】林俞辰、許華倩、施蘊芳 【行政協力】魏嘉慧、許文烽、許淑惠、蔡翌偵、楊育庭
【哲學星期五@台中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aichung
【Café Philo─哲學星期五】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哲學非星期五@台東】看見黑洞-無所不在的心理創傷
創傷其實就在你身邊,只是經常被忽略或是遺忘,從台灣獨特歷史文化背景所造成的政治暴力創傷、台灣獨特自然環境所造成的自然災害創傷、負面童年經驗所造成的家庭經驗或人際關係創傷,到長期社會壓迫所形成的隱微創傷……創傷其實無所不在。
也許有些人會問:「既然創傷這麼令人痛徹心扉,為什麼還會被遺忘呢?」常見的是因大腦與人體不想繼續受痛苦折磨,於是選擇遺忘,這也是為什麼創傷經常被忽略遺忘的原因,也因為長期沒有好好地療傷,人們在受到某些刺激或特定時刻會突然想起過去的創傷經驗,陷入情緒黑洞。
在這場活動中,分享者將從《從聽故事開始療癒》這本書當中「身心容納之窗」的理論概念、及健康心理學的神經系統理論,帶大家看見創傷的本質,也揭開受創者的不同面貌。分享者也會在活動中帶領復原歷程當中,常用的靜觀、安全堡壘心像觀想練習體驗。
【分享者】彭舒筠( 東東小彩虹志工、諮商心理師)
【海報設計者】 李錦雯
【地點】 醒醒 Awakening
【時間】2018年1月14日(日) 15:00~17:00
【東東小彩虹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TaitungRainbow/
【醒醒 Awakening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awakening201610/
【哲學星期五官網】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在此,誠摯地邀請您參與活動
⇨歡迎各位蒞臨,踴躍參加⇦
【哲學「非」星期五@台北】―「新世代報紙的可能-從《大誌》(The Big Issue Taiwan) 到《週刊編集 The Affairs》」― 2018/01/13 (六) 19:00 @慕哲咖啡館X左轉有書
2010年,由街友及社會弱勢族群作為販售通路的英國街報《大誌The Big Issue》,以雜誌形式進入台灣,內容涵括時事、社會議題、藝文及娛樂資訊。自「幫助那些,幫助他們自己的人」理念出發,兩年之間,便由社會關懷的根基,發展出足以長遠穩定發刊的基礎。近八年後的今日,《大誌》已經在台灣被視為具指標性的社會企業,同時也於2017年獲邀成為 INSP 國際街報組織的支持型會員 Supporting Members(現僅有六個街報單位成為支持型會員)。
在手機、平板使用率極高的時代,不可思議地,《大誌》的主要讀者竟多來自年輕世代。這也讓我們不禁思考,在紙本雜誌週刊逐漸沒落、數位媒體、社群網站、自媒體等相繼出現的年代,台灣的媒體型態是否存在著更多可能性?
2017年,一家具有實驗精神的新媒體公司「編集者新聞社」 (The Affairs) 成立。有別於《大誌》雜誌的「社會企業」運作架構,反向以純媒體方式運作,同時挑戰現有與傳統的思維邏輯,實體刊物《週刊編集The Affairs》便在如此的時空中誕生,並迅速獲得讀者注目,被稱作是「台灣最美的報紙」。大膽地以報紙的形式印製、發行,但同時,醞釀在未來成立數位內容的媒體網站,這樣突破傳統的商業模式,是否可能永續發展?從資訊快速流動的網路,回歸鮭魚色手感紙媒;用大量輕緩的文字閱讀,洗去短暫的圖像理解;以美麗深刻的攝影插畫,取代過目即忘的影音;並將沉重議題解構,搭配置入精心設計的輕盈版面。這背後其實是什麼樣的思考?而如此多元溫柔的表現,是否能夠吸引這一個、甚或下一輪世代的閱讀者,重新理解傳播、愛上報紙?是否能夠為台灣的媒體產業,注入一股改變的力量?
2018/01/13(六) 晚上七點【哲學「非」星期五】,為您邀請到《大誌》雜誌 (The Big Issue Taiwan) 及《週刊編集The Affairs》總編輯李取中先生,講述下一個世代的媒體觀察,並由《數位時代》雜誌創辦人詹偉雄先生與談,剖析這趟從紙媒到數位,再回到起點出發的旅程。如同他們的堅持並引用經典:這是一個從太空望向地球的視角,一個屬於「人類」的視角﹣它帶著我們突破許多源自傳統愚昧的制約,看穿體制的表象,而我們不應該停止探索,我們所有的探索最終將回到起點,並第一次了解這個地方。
【時間】2018年01月13日(六) 19:00–21:0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主講】李取中|The Big Issue Taiwan 大誌雜誌 總編輯
The Affairs 週刊編集 總編輯
【與談】詹偉雄|數位時代雜誌創辦人
【主辦】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哲學星期五_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_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