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o me nihie scire ~ Socrates
【主題】紐約哲五很少談政治系列一:突破政治同溫層的勇氣
【主辦】紐約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隊
【時間】6.15 (Friday) 7:30 pm
【地點】266 E Broadway, New York, NY 10002
【務必索票】5.21 東岸時間 8:00 PM 開放索票https://www.eventbrite.com/e/46290366733
【語言】本次活動將以中文為主 (event will be primarily in Mandarin Chinese)
【策劃人】劉豐佾|Rutgers U 社會工作博士候選人
【主持人】劉豐佾|Rutgers U 社會工作博士候選人
【與談人】
林家興|紐約大學NYU 國際關係碩士生、前國民黨青年團
李厚穎 |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 國際經濟碩士 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創辦人
簡睦樺|紐約大學NYU 大氣海洋研究中心博士生、北美基進之友會副會長
劉文 |紐約州立大學SUNY Albany 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 網路媒體破土New Bloom共同創辦人
【內容介紹】
有時,我們可能只想何時回家看韓綜,但是打開電視媒體卻要討論那個台大校長管仲....(..忘了名字)
為什麼要關心政治?台灣為何要談藍綠?
為什麼台灣留學生聽到 Taiwan is Part of China 會在情感上覺得難過?
為什麼台灣政黨整天在吵統一跟獨立?為什麼台灣進不了聯合國?
我們是Taiwanese或是Chinese?
故鄉的那頭似乎有你的夢想,故鄉的這頭有你過去的一切。在這在眾聲喧嘩的台灣社會。我們期待看到怎樣的一個台灣?我們想像中三十年後的台灣應該是怎樣子?只要願意去想像,就有可能一起努力改變的機會。
紐約哲五於近期開始紐約哲五很少談政治系列,第一次談政治系列,很高興可以邀請在台灣不同政治立場的朋友,透過與談討論的方式,了解他們各自在政黨、統獨立場上的想法,為何有所不同。這樣的不同所為何來?不同中我們要看見怎樣相似的地方?我們透過這樣溝通跟理解的過程,一起來創造通溫層之外對話的機會。
【海報設計】劉嘉隆 |紐約好約哥,動畫設計師 at Big Star
【場地支援】Taili Lee|建築師
【攝影錄影】Darren Yang | 國家寶藏 董事
【活動紀錄】Hsi-Ling Liao |紐約彭博智庫研究員、NYU 公共政策博士生
【行政協力】Eathan Lai
【哲學『非』星期五@台北】—「影像與人權——《脫北者:第14號集中營》放映與座談」—2018/05/20(日)14:00@慕哲咖啡館
*座位有限,請儘早入場。座談將於映後舉行*
北韓從四月宣布暫停核武試射,接著與南韓總統會晤的板門店宣言,到這兩天又聲明表示可能取消六月與川普的會面,一舉一動吸引全球的關注。但除了這些新聞版面外,大
家對北韓的認識似乎非常有限。
或許我們都知道北韓是個封閉的極權國家,但卻難以想像國家對人民的高壓控制程度。在北韓,集中營仍然存在。那是禁錮政治犯或叛逃者的地方。國際社會與人權團體也對內部發生的人權侵害事件高度關注。「脫北者」的見證時時有所聞,也成為大家了解北韓「真實」社會的來源之一。其中一位申東赫親寫的經歷,後由一位德國導演Marc Wiese拍成紀錄片。申東赫成長的第14號集中營是個「完全控制區域」,規模大如城市,關押著四萬名囚犯,不被北韓政府承認其存在。這裡屬於最高安全級別,代表遭到關押者永不獲釋,男女皆面臨監禁至死的命運。申的父母的婚姻是守衛獎勵父親辛勤勞動而主婚,無關犯人自主意願,荒謬的註定申一出生即淪為政治犯,6歲起即開始重度勞動,唯一吃過的肉食是老鼠。申對自由毫無概念亦不嚮往。
集中營的犯人們總是互相監視,申14歲時告發母親與兄長導致他們被公開處決,壓抑禁閉的洗腦教育讓他不懂何謂家庭親情,內心只有對生存的渴望。
活在民主世界卻感受不到自由,他是被永恆禁錮的靈魂,出生於人間煉獄,幸運逃離的他 如今最大的願望卻是重返集中營。被勞改的痛苦,竟不比身處自由世界的貧瘠靈魂更恐懼。
5月20日(日)【哲學『非』星期五@台北】與【1905國際人權電影節】合作,將放映《脫北者:第14號集中營》,並於映後邀請到該電影節共同策展人Louise Watt,與大家談談電影節的緣起,以及如何透過影像的力量傳遞人權的價值。歡迎大家前來。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8年5月20日 (日) 14:00–17:0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廖健苡│哲學星期五@台北志工
【與談】Louise Watt│《1905國際人權電影節》共同策展人
【主辦】1905國際人權電影節、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1905國際人權電影節》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1905HRFF/
【哲學星期五官網】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2018桃園城市紀錄片巡迴放映 X 長庚哲學星期五
時間 I 5/25 18:30
地點 I 知鳥咖啡 桃園市龜山區興華五街75號
映後座談 I 林宇嬋導演/蔡美齡導演/陳曉雯導演
與談人 I 周少強 導演
播映作品 I
《到新家的路》
蔡美齡、陳曉雯|台灣 │ 2017 │ 紀錄片 │ 31min
美齡與再婚的丈夫、以及和前夫生的兒子共組了一個甜蜜的家,本以為再婚後可以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未料,事件接踵而來:先是美齡自己身體病弱,為了安排身後事,她在丈夫工作的桃園機場附近買了一棟四層樓的透天厝,希望在她過世後,一家人還能住在一起互相照應。
然而,這個甜蜜的家卻又面臨另一個大危機,迫使美齡必須帶著病弱的身體奮戰到底。同時,美齡也找了朋友來協助她,一 起紀錄家園的美好,以及這段為理想家園奮鬥的故事。
《沒有名字的理容院》
林宇嬋|台灣 │ 2017 │ 紀錄片 │ 30min
十幾年前的虎頭山公園,人行道上出現許多露天理容攤位,一張椅子、一把傘、一雙手、一門手藝,不論風雨天晴,路邊就地討生活。業者們自行編號方便客人記憶,露天理容盛況從公園入口處綿延五百公尺蔚為奇景。近年部分攤友加入商圈不再流動,成為桃園假日花市旁的一處風景。經歷時代變遷與景氣
衝擊,在社會結構的擠壓下,小市民的生活現況與求職難處,是選擇抑或無從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