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o me nihie scire ~ Socrates


 

【哲學星期五@台北】—「街拍台灣:攝影歷史與歷史攝影的二重實踐」 —2018/05/11(五)19:30@慕哲咖啡館

 

台灣應該怎麼拍?「街道攝影」,台灣暱稱「街拍」,的這一類別,就已涵蓋了大大小小有趣的問題:就器材而言,需要使用高階相機的嗎?還是身上的手機即可?就主題而言,是街道上所有的事物呢?坑坑巴巴的街道上有什麼主題值得拍的呢?至於嚴肅一點的,從帶有日常性的街拍攝影,我們可以從影像看到台灣的特殊性嗎?

 

我們在看似隨意、偶然的街拍,在捕捉到可貴的瞬間,記錄了他人與世界,也記錄了自己與內心?這是一種具有設計或已經帶有框架的偶然?要如何看待街拍的日常性與偶然性呢?

歷史上許多攝影家都是街拍者,街拍雖只在撿拾大街小巷裡瑣碎的趣事,但其影像成為歷史素材並非不可能,歷史上的街拍與街拍的歷史意義的義意各自為何?

 

本周【哲學星期五@台北】為您邀請到劉學穎老師和我們一起討論攝影種種,他認為:街道攝影是一國攝影風氣如何的試紙,全因這種攝影類別走進陌生人群,得以一窺許許多多民族性的細節與攝影行為的關係。歡迎大家前來聆聽並分享街拍的實踐與反思。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8年5月11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梁家瑜 │哲學星期五@台北志工

【主講】劉學穎│台灣美術史研究者;世新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

 

【講者介紹】

劉學穎,台灣美術史研究者,1970年生。教學領域為西洋藝術史、西洋建築史、世界攝影史、台灣文化史。亦從事街道攝影與人物繪畫創作,自我期許成為末代古典畫家、古典攝影家。

學歷: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博士班(2017.9-)

著作:《台灣色彩幻覺研究》 (台北:南天書局,2010) ;《日治時代台灣美術史系統源流》 (台北:南天書局,2011) 。

 

法案:〈(民間版)文化部組織法草案〉(2011);〈文化基本法草案〉(2009);〈文化產業發展法草案〉(2008)。

 

經歷:台灣藝術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2012.8~);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兼任講師(2016.9~2017.1);台北藝術大學大稻埕學堂兼任講師(2018.4~);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2017.9~)。

 

【策劃行政】廖健苡、林容君、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語欣【摘要】江博緯、林安冬【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哲學星期五@雲林•雲中街】─ 電影中的虛幻與真實

 

【時間】5/11(五) 19:00~21:00

【主持】簡端良 | 雲科大通識教育中心哲學教師

【主講】許文柏 | 南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地點】雲中共創工作空間(雲中街生活聚落內)

【地址】雲林縣斗六市雲林路一段75巷7號

 

你想體驗各式各樣的人生嗎?那就要像穿越劇一樣穿梭在平行時空當中嗎?其實根本沒有必要。你只要按下遙控器或播放程式中的開始鍵,就有機會經歷你從來無法想像的人生體驗。電影是最具想像力的戲劇呈現,在真實或虛構的情節中,在有限的時間內,精彩地重現了主角的生活與喜怒哀樂,我們何其幸運可以參與其中,體驗自己與他人生命的熱度與厚度,讓我們透過電影來介入他人的生命吧!本週雲林哲五,邀請到南華大學許文柏教授,來和我們聊電影。

 

【主辦】哲學星期五雲林‧雲中街志工團

【策劃行政】林鈺廂、劉孟宣、黃聖閎

【文字紀錄】李昀錚、陳德範

【影像紀錄】劉孟宣、侯家衛

【場地器材】林鍾翔、巴月陽

【海報設計】焦莞茹

 

【哲學星期五@雲林官網】

http://www.facebook.com/cafephiloyunlin/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斗六雲中街生活聚落】

http://www.facebook.com/YunzhongStreet/?fref=ts

 

 

 


 

【哲學星期五@台中】─「進擊的媽媽們-育兒婦女的公共議題參與

 

近十年,在許多大大小小公民行動的場合裡,總是可以看到媽媽們推著娃娃車帶上還不會走路、沒能走太遠的幼兒,或是牽著好奇心與活動力皆旺盛的學齡前小朋友,或是讓年紀稍長的小孩舉拿旗幟、標語、道具,參與遊行、集會。而我們沒看到的,還有媽媽們燒腦燒肝的資料、法案研讀,以及許許多多與公部門對話、協商的會議場合。

 

不過我們也總是會聽到「小孩子什麼都不懂,為什麼要帶他們上街頭?」、「在家顧小孩都沒空了,還有那個美國時間出來遊行、抗議?」...這樣的酸語、質疑。

 

傳統的社會文化與價值,認為女性是理所當然的家庭照顧者,這不但讓育兒責任落在婦女肩上,難得喘息空間,也讓走入家庭的女性,總是很難再扮演其他角色,有更多的公共參與。而即便有“隊友”的支持投入公共議題,卻也不免還要面對公婆、長輩的質疑。

 

雖然是這樣的社會氛圍,但我們還是在不少公共事務上都能看到進擊的媽媽們積極參與、穿梭的身影。她們所為、所求是什麼?本週哲學星期五@台中邀請「親子共學」領隊陳梅芳,以及「主婦聯盟基金會」林芳如,前來分享參與公共議題的動機、動力與困頓,還有過程中的啟發。也談談身邊的支持系統,以及如何將看似艱深的社會公共議題,轉化成帶著孩子理解、認識這個社會的管道。歡迎大家本週五一起來聊聊。

 

【時間】2018/5/11(五)19:30~21:3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協會

【地址】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主持】許淑惠│中台灣公民行動陣線副召集人

【講者】陳梅芳│親子共學領隊

    林芳如│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臺中分會執行委員

 

【主辦】哲學星期五@台中志工團

 

【策劃行政】林俞辰、陳燕琪【海報設計】賴怡伶【開場主持】黃小奈、陳燕琪【攝/錄影】廖家瑞、潘惠閔、林呈翰【行政協力】楊育庭、許文烽、許淑惠、許華倩、蔡翌偵、何敏瑜

 

【參考資料】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http://www.facebook.com/TaiWanQinZiGongXueJiaoYuCuJinHui/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http://www.facebook.com/HomemakersUnion/

 

【哲學星期五@台中Facebook粉絲頁】http://www.facebook.com/cafephilotaichung

【Café Philo─哲學星期五】

http://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第 1 頁,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