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o me nihie scire ~ Socrates


【哲學星期五@台北】―「奇怪的戰敗2.0」―2018/12/28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二戰時法國慘遭大幅進化的德軍,以閃電戰強襲攻擊,數週之內導致法國年鑑學派史學家馬克‧布洛克(Marc Bloch)所謂的「奇怪的戰敗」(L’Étrange Défaite)。他認為,戰敗之後法國人不知道為何亡國,而是法國整體社會在智識面、軍武面和認知面的全面潰散所致,戰敗的原因是從表層到深層,不只是物質層面,更是心理層面的問題。而21世紀的戰爭,許多國家即將進入到「奇怪的戰敗2.0」。因為網路空間 (cyberspace) 和社交網絡,已是無庸置疑的資訊戰戰場,這在遙遠的烏克蘭、法國和我們所關心的台灣都成立。然而,促使網路空間轉化為資訊戰場,卻有尚待各界探討的諸多關鍵因素。

 

台灣在2018的「九合一之公投綁大選」在網路空間之不實訊息、假新聞等疑似大量多層次系統性資訊戰作為流串,也在台灣的民主防衛上造成了無法抹滅的深遠影響。問題是,到底發生了甚麼事呢?除了獵巫、抓戰犯、決策錯誤等傳統因素之外,我們是否注意到更幽微的強大的戰場,是我們不曾注意的,如社交網絡是如何被武器化 (weaponize) 的?市場動力 (market dynamics) 在這裡扮演了什麼角色?我們無心的瀏覽、分享、留言和按讚等網路行為,又如何被精準打造,成為資訊戰場上的方陣快砲?跨國大型平台的特性,加上中國網路產業的龐大內需市場和經驗,如何影響讓訊息穿透台灣的網路空間?

 

不同於傳統的戰爭,新型的混合戰(hybrid warfare)挾帶著資本、傳統與網路媒體,所創造出了假訊息(disinformation)、假新聞(fake news)讓台灣長期累積對抗獨裁威權的民主心理素質,一夕之間徹底潰敗。我們在經歷過「奇怪的戰敗2.0」後,如何誠實,聰明的看待這武器化的社交網絡服務,檢視潰退的原因?

 

本周2018/12/28【哲學星期五@台北】由台大政治學博士蕭育和主持,杜貞儀、何澄輝、徐子涵共同與談,從21世紀新型的戰爭角度,討論這個所有人都不知所措的「奇怪的戰敗2.0」對應的方式。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X左轉有書】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 2018年12月28日(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3 號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6 號出口)

【主持】 蕭育和│台大政治學博士

【與談】 徐子涵│開放知識基金會台灣 代表

     杜貞儀│智庫驅動 監事

     何澄輝│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研究員

     

【主辦】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基隆/見書店】—「寶可夢大師的足跡-虛擬與現實的結合擴大了世界?

 

玩家透過「虛擬實」的地圖自由步行探索實際城市 透過自發且活躍的社群即時回報寶點 遇稀有寶可夢隨時聚集大量玩家 這樣的群眾動員力在自由具法制的地區是罕見的 也可能是民主國家面對的新挑戰

 

寶可夢透過虛擬實的技術提供玩家體驗佮意識的擴展

曾經上網只能有線所以我們足不出戶

如今無線網路甚至提供了一個出門的理由

虛擬實境擴寬或窄化了世界?

 

本次講座請來寶可夢骨灰級玩家

也同時是茶 動物醫學 衝浪 烹飪 研究者

為我們描繪第一手田野觀察參與的畫面

並以此思考虛擬/實境可能的分野。

 

【與談】:Cheryl C——寶可夢GO玩家

【主持】:陳奇政——哲五志工       

【時間】2018 12月26號() 晚上7-9點

【地點】基隆市 見書店(基隆東岸商場1F/停車場入口旁

 

【主辦】哲學星期五@基隆 志工團

【協辦】@seetosea 見書店

【海報設計】台禮+Canva【行政協力】N̂g úi-hong/Louis/台禮/乙萱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Image courtesy of Wall Street Journal.

 

 

 


 

【哲學「」星期五@台北大學】投完票,我們還能做什麼 2018/12/27

 

地點變更為:商學院210教室

 

期待許久,哲學星期五@台北大學終於要來了!繼東奧正名的討論之後,還有一件跟空氣一樣既重要又日常的事情,值得我們繼續思考。

 

「投完票,我們還能做什麼?—大選公投後的情勢分析」

 

關於選票

對於首投族來說,這是個非常新鮮的體驗,也是懷抱著希望的行動。但對於已經投過好幾次票的人來說,就好像是蓋印章的遊戲而已。到底為何好幾十萬票的選戰之中,總是會看到「投下你珍貴的一票」這樣的句子?差不差我這一票,真的有什麼差別嗎?

 

公投新體驗

2018年以前,台灣已經有六次公民投票,不過皆以「投票人數未達門檻」而遭否決。今年公民投票法修法以後,一口氣有十個公投題目交付人民,這帶來了多少前所未見的狀況?公投通過之後,政府又該如何面對這些結果?而這次寶貴的經驗,我們又如何從中知道什麼關於台灣民主制度的不足呢?

 

民主的日常

我們都在民主的社會下成長,這對我們來說已經習慣到沒有感覺了,而民主會不會只是投票而已?除了選票,我們還有什麼關於民主的實踐?我們有沒有義務關心政治?每一次的選舉好像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這樣子民主的日常又有什麼值得關注的?

 

對於生長在台灣民主化時期的人來說,民主得來不易,但對於年輕一輩來說,有的人透過歷史的記載而發覺民主的重要,有的人卻更在意自己的生活,而沒有對政治花上多少力氣。這次哲學星期五@台北大學就來讓各位一起坐下談一談關於這次選舉的過去、現在、未來,而這樣的對談,多少能讓我們更往進步的社會邁進一步。

 

【講者】:沈伯洋 (Puma Shen) (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時間】:2018年12月27日 () 晚上七點

【地點】:臺北大學商院210教室(台北大學進來右手邊商學大樓)

【主辦】:哲學星期五@台北大學志工團

【協辦】:北大翻牆社

 

我們不見不散!

 

 

第 1 頁,共 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