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o me nihie scire ~ Socrates

【哲學「非」星期五@蘭陽】「宜蘭保衛戰」: 宜蘭護水源反開礦行動中的社區圖像、從2019年宜蘭環境議題談文化地景保育與公民行動 2020/01/04

80082069_1422054104635637_1947319493193629696_n.jpg

【哲飛舞@蘭陽】
2020/1/4 () 14:00-16:00@舊書櫃人文咖啡
「宜蘭保衛戰」:
宜蘭護水源反開礦行動中的社區圖像、從2019年宜蘭環境議題談文化地景保育與公民行動

「邪惡的平庸性才是最可怕、最無法言喻、又難以理解的惡。」-漢娜‧鄂蘭

宜蘭護水源反開礦的行動從2019年的九月份展開,短短三個月內獲得社會大眾的關注,甚至被喻為繼陳定南縣長帶領反六輕之後最重要的環境運動。礦場開發所在的預定地中華社區、內城社區所承擔的壓力可想而知。有人懷疑,小小的社區如何對抗大鯨魚?也有人說他們應該是被環團所煽動吧?作為抗爭的第一線,中華社區與內城社區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這裡的人曾經有過什麼樣的努力,現在又面臨哪些掙扎?他們的真實面貌是什麼?

若我們再把時間拉得更遠,2019年對宜蘭的環境保育絕對是多事之秋的一年,從年初大湖溪的治理工程,5月初原擬設置的武荖坑滑水道,9月下旬的永侒實業採礦,10月初的內尚農地重劃,10月底頭城金面二城農地重劃,接踵而至的大小環境議題,讓各地不同年紀,不同背景關心環境的夥伴組成社群開始發聲,學校、社團陸續開始關注,安靜多年的宜蘭民眾稍稍張開眼耳,好奇的聽聽看看這群人在吵甚麼?

大選將屆,採礦議題更讓政治人物也紛紛湊過來蹭蹭熱度,然而在資訊爆炸,是非真假難以分辨的今日,如何讓更多人關懷,在乎我們習以為常,每日生活的環境與腳下所踩踏的土地呢?千萬年形成的山川環境、百餘年累積的文化地景,極可能因少數人私利而毀壞無法回復,而我們不經意的忽視,更可能助長平庸的邪惡,使我們的子子孫孫看不到先人的足印及母親大地的潤澤。

2020首場【哲飛舞@蘭陽】很榮幸邀請到宜蘭惜溪聯盟吳亭樺與康芳銘兩位講者,以守護宜蘭水源出發,分別深度探討中華、內城社區圖像,以及公民反礦與內尚農地重劃議題,歡迎各界朋友踴躍出席,參與討論!

【講者簡介】吳亭樺│宜蘭惜溪聯盟成員,駐地宜蘭十數年的空間專業者,從參與式規劃設計定位規劃設計師的角色。社區裡的小空間還是橫跨區域縣市的國土計畫,都是實踐的尺度。也以社區營造老師的身分陪伴宜蘭社區共學成長。曾與夥伴低調 經營「松園小屋」,並與來自加拿大的先生一起經營 「 Leon Outdoors 」,希望以野外求生技術帶動親近山林的生活方式。
【講者簡介】康芳銘│宜蘭惜溪聯盟召集人,從事20餘年的建築景觀規劃設計工作,12年前為小孩教育回到宜蘭,逐漸開始不務正業,參與及組織學校家長會的活動。從一年前在內城社區看到布告欄上的一紙河川整治說明會加上好奇心的驅使,邀集夥伴成立宜蘭惜溪聯盟,共同守護平原上僅存的一段野溪,並開始關注農地及山川溪流。

【主持】 莊媮荃│哲學星期五@蘭陽 志工
【主辦】 哲學星期五@蘭陽志工團
【海報設計】謝杰融
【時間】 2020年1月4日()14:00–16:00
【地點】 舊書櫃人文咖啡
【地址】宜蘭市宜興路一段280號 (宜蘭火車站出口往右走50公尺)